2025年5月21日下午,我院于文翔路校区教师发展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一场题为“人机共生时代的职业设计:斯坦福方法论如何破解大学生的成长困局”的精彩讲座。本次活动荣幸地邀请到电力央企所属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兼新能源投资开发总监刘华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为人力资源专业以及研究生院的学生们带来了一次深度剖析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宝贵机会。
讲座开始前,我院领导向刘华老师颁发了企业实践导师的聘书,以其丰富的经验与专业技能,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随后,刘老师以斯坦福大学的《人生设计课》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详尽地阐释了当前就业市场所面临的四大困境,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职业变革,为学子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提出乔哈里窗理论和PDP测评象限图时,刘老师强调在人际互动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地分享那些自己所知而他人未知的信息,同时寻求协助以掌握那些他人所知而自己未知的知识,共同探索那些双方均未涉足的领域。她将职场人分为五类,并强调面试与工作中应知人善用,将人分配到合适岗位,并提醒学生,人的类型会变,切勿自我设限。
在讲座的压轴部分,刘老师着重介绍了斯坦福大学的人生设计课。她强调,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教导人们如何不断地寻找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在简要介绍设计人生的理论框架和工具体系后,刘老师指出,重构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而是可以有多种版本。这也是她在整个讲座中不断强调的观点。
刘华老师通过其六重职业身份链展示了赛道延展的实践意义。拥有25年人力资源经验的她,从环境工程专业起步,后获得MBA学位。在百事公司等企业担任人力资源总监,及央企分支机构总经理的经历,让她强调职业赛道的拓展和相关性建立的重要性。她鼓励同学们不应局限于狭隘框架,而应积极探索无限可能,并采取积极行动。刘老师还指出,未来人力资源专业的发展趋势将需要“AI+行业”复合能力,以及审美和共情等高价值能力。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公司更偏好培养人才还是市场招聘?”这一问题,刘老师强调,求职时需考虑公司类型。外企重视能力与专业,而国企更看重适应性、政治背景、忠诚、耐心和执行力,倾向于培养内部人才。
在此次富有洞察力的演讲中,刘华老师借助其亲身经历和前沿理念,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职场困境的解决之道。人生规划并非寻求既定的标准答案,而是不断提出并解决更优质的问题。面对可能的替代风险,我们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欣然接受变革的到来。
摄影:蒋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