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2024年7月6日,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奔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先后来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军广场、刘邓大军博物馆等地,回顾革命峥嵘岁月,调研金寨特色脱贫之路,关爱大别山困难家庭,探寻思考未来乡村振兴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为揭开金寨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一份力量。
7月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前,成员们认真聆听1921年至1949年间金塞县的革命史,感受金寨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嘱托,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奋斗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红军广场,在高耸挺拔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重温了入党誓词。成员们将牢记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
7月7日下午,实践团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走进陈泽申老人家(中共金寨县委党校授课点),拜访陈泽申老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在陈泽申老人家和村民们围坐一起聊发展。时隔八年,实践团成员聆听陈泽申老人饱含深情的回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老区脱贫的思想与政策,体悟脱贫工程的艰辛与伟大。
为深入了解大湾村脱贫之路,在“追梦路上的大湾村”展览馆,实践团成员认真观看、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寨专题片,回顾了大湾村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大湾村的巨变不仅是金寨县精准扶贫的缩影,也是中国脱贫攻坚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对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真理伟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7月8日上午,实践团走进天堂寨初级中学,与学校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植物拓染帆布包DIY活动。实践团成员和学生们一起,以花叶为笔,创造精美的帆布包纹样。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与自然的结合体验,也是两校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孩子们的笑脸如阳光般灿烂。这些互动的瞬间,记录了立信学子与大别山孩子们之间纯真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为进一步关爱困难家庭儿童的成长,7月9日,实践团成员在天堂寨初级中学汪老师和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访了天堂寨初级中学的4名经济困难儿童的家。慰问过程中,成员们详细询问孩子们近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家庭面临的困难,鼓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并送上了慰问品。在切实走访了四个家庭后,实践团成员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的认识,并深刻认识到扶贫帮困是多么复杂和伟大的惠民工程。
为深入了解村民生活情况,摸实摸清群众困难诉求,7月10日,实践团前往天堂寨镇黄河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座谈。黄河村的李书记首先为实践团详述了当地的基本状况。通过发展民宿、旅游、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黄河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但李书记也谈到村里目前存在产业规模难以做大,市场难以开拓,留不住年轻人,留不住高学历人才等等问题,乡村振兴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实践团队也给出了摆脱同质化,打造差异化旅游,借助大学生的力量把当地的特产和旅游景点推广出去从而带动发展等建议,为黄河村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7月10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完整地学习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后的历史史实。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放松反腐倡廉的工作,坚持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廉洁奉公的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参观后,大家都由衷感到革命的艰难和胜利的不易,纷纷表示要牢记初心、接续奋斗,同时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自觉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